小種子為農民帶來大收入
2014年12月4日,北風凜冽,寒氣襲人,而在開魯縣開魯鎮康家窯村,卻呈現出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此時,由北京農科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京科665大規模現場脫粒實產會正在這里舉行。記者走進現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堆積如山的玉米棒,三輛玉米脫粒機全部運轉,只見一穗穗玉米倒入脫粒機中,瞬時間涌出黃燦燦的玉米粒子,猶如一道道金黃的瀑布。現場玉米種植戶、玉米種子經銷商等各方代表近300人拭目以待,一同見證京科665的實際產量。
接受這次現場脫粒驗收的京科665種植戶是該村的葉志,葉志今年種植玉米新品種京科665共18.2畝。隨著現場脫粒的進行,與會專家組仔細核對了種植戶葉志的實際種植面積,全程監督脫粒現場,當場進行地磅稱重。經認真核實,葉志的18.2畝京科665玉米共收獲玉米籽粒44560斤,折合每畝收獲玉米籽粒2448斤。糧價時價為0.9元每斤,18.2畝總收入達40104元,折合畝收入2203.5元。這一結果,令在場的專家、農戶和經銷商們都驚嘆不已,一些農戶紛紛表示來年也要種植這個品種,而葉志的臉上更是露出了豐收的喜悅。
葉志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能夠有這樣的好收成,真的要感謝小農戶科技園在種地選種方面提供的幫助,正是因為去年科技園種了京科665產量良好,我今年才選了它,沒想到產量比想象中的要好的多。”
據了解,葉志口中的小農戶科技園是由市老科協為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探索出的一條服務三農的新模式。自2010年起,市老科協以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玉米新品種,實施玉米良種良法種植,提高玉米單產為主要目標,開展小農戶科技園建設工作。通過開展科技普及、科技服務使得小農戶科技園受到了當地百姓們普遍歡迎。
京科665就是市老科協引進的玉米品種之一。京科665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選育的繼京科968之后又一個國審新品種,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是一所學科齊全、設備先進、學術水平高、產業能力強的科研機構,擁有眾多的高、精、尖科技人才及雄厚的科研實力。京科665的推出使得它在繼承之前系列品種豐產性、抗病蟲害能力之外,在田間耐密性和抗倒伏等方面更具優勢。
在開魯縣建華鎮建華村,記者來到了曹立偉家,他家今年也種植了京科665,談到京科665的產量,曹立偉不禁豎起了大拇指,然后介紹說:“這個品種雖然棒子看起來不顯山、不漏水,但是籽粒深、容重高,今年我家種了18.5畝,實收畝產達到了2120斤,種了這些年的地也沒有這樣的好收成。”
“科研成果只有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才能體現其價值。農業種子等科技研發的最終目的是為農民所用、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市老科協副會長烏蘭告訴記者。從2013年起,市老科協便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開展科技合作和交流,努力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2014年,雙方聯合在全市八個旗縣市區創建玉米新品種科技示范園區和科技推廣園67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不斷使優良高產玉米新品種在通遼大地上普及開來,讓靜止在實驗室中的科研成果在通遼大地上廣泛開花結果,使農民切實感受到科技帶來的福祉。
下一條:沒有下一條了